石室金匮 2024届高考专家联测卷·押题卷(七)7试题(语文)

18
石室金匮 2024届高考专家联测卷·押题卷(七)7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本期2024-2025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石室金匮2024专家联测卷四
    2、2024石室金匮高考专家联测卷(六)
    3、石室金匮2024高考专家联测卷三
    4、2024石室金匮高考专家联测卷
    5、2023-2024石室金匮高考专家联测卷四
    6、2024石室金匮高考专家联测卷二
    7、石室金匮2024高考专家联测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抖研究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月30日联合宣布,经多年联合攻关,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首钢朗泽突破了乙醇梭茵蛋白制备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22秒合成),创造了工业化条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获得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将无机的氨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摘编自瞿剑《全球首次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材料二: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来源于饲料所与首钢朗泽的偶然结合。数年前,首钢朗泽专注于气体生物发酵合成乙醇工艺研发。研究人员发现,在乙醇分离蒸馏过程中还有一种“麻烦的黏稠的物质”,于是就把它分离出来想要弄清楚其成分,把样品送到饲料所后,饲料所赫然发现,这些黏稠物居然主要是蛋白质(乙醇梭茵蛋白)。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茵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当量,即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的1/3,同时,人工合成蛋白还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抖蛋白质”的新途径,每生产1000万吨该蛋白,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摘编自郑琳《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工业尾气竟变成饲科》)材料三: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告诉《中国科学报》,一步生物合成饲料蛋白实现工业化生产有助于我国摆脱“大豆进口依赖综合征”和实现“碳中和”。据测算,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12万亿立方米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如将这些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梭茵蛋白1000万吨,替代鱼粉和大豆蛋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爱科认为,该成果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做生物蛋白生产来破解蛋白质短缺难题”。他介绍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微生物蛋白生产”列为研究课题,但进步较缓;国际上也长期在研究从碳化合物合成蛋白的问题,但一直都没能实现产业化,而联合研发高三语文三诊试题第4页(共1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