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五语文
    
 
    【参考译文】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后嗣为王,因此立韩王的族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安抚和稳定韩国的故土。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故土,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韩国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沛公被立为汉玉,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就劝汉玉道:“项羽把自己的将领都封在附近地区为王,而独把您封到这偏远的地方,这是贬官啊。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可以借此争夺天下。”汉王回军定三秦,于是答应将来立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项羽所封的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国,韩王韩成因没跟随项羽征战,没有战功,便不让他回封国,改封他为列侯。等到(项羽)听说汉王派韩信攻取韩地,就命令自已游历吴地时的吴县县令郑昌做韩王以抗拒汉军。汉二年,韩信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韩信)常带领韩地军队跟随汉王征战。汉三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定了天下。汉五年春天,终于正式授给他符节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第二年春天,皇上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这些地方都驻有天下的精锐部队,就下诏命把韩王韩信改封到太原以北地区,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韩信上书说:“我的封国紧靠边界,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境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皇帝答应了,韩信就把都城迁到马邑。在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信,韩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怀疑韩信多次私派使者去匈奴,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信。韩信害怕被朝廷诛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七年冬天,皇帝亲自率军前往攻打,在铜鞮击败韩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韩信逃往匈奴。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乘胜追到离石,再次把他们打败。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地区聚集军队,汉高祖命令战车部队和骑兵把他们打败。匈奴常败退逃跑,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皇帝当时在晋阳,派人去侦察冒顿,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可以出击”。皇帝也就到达城。15.C(“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形势如‘东流?般江河日下的悲叹”错误,“东流去”并非比喻国家形势江河日下,词人表达的是人民群众抗金意志的不可阻挡)16.①江晚山深,暮色苍茫,正是词人沉郁苦闷心情的写照,同时暗暗照应上阕开头郁孤台这一意象,词人怀着这样的心境看景,景就越发显得沉郁凄迷。②山中却传来鹧鸪凄凉的哀鸣,鹧鸪这一意象本有家国兴亡之叹的内涵,不由地让人联想起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悲剧。③词人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之心借助江畔晚景和鹧鸪悲鸣表达得淋漓尽致。(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7.(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18.B(然而:表转折关系。所以:表因果关系。根据语境,应选“然而”。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合二为一:意为两个合为一个。文中是说诗歌艺术,应选“浑然一体”。尽管:表让步。如果:表假设。根据语境,应选“尽管”。恰到好处:恰好达到了最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根据语境,应选“恰到好处”)19.C(A项,搭配不当兼成分残缺,将“文言宜于发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改为“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B项,成分残缺,在“出折”后加上“的情操”。D项,搭配不当,将“发现”改为“表现”)20.将自已的精品比作“滞销的奢侈品”,将自已的劣作比作“畅销的牙膏”,(2分)体现了受众少却高贵以及受众多却普通的相似性,(1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写出了诗歌创作中选用语言时应取的态度。(2分)21.A(“往往使人觉得不可思议”放在前面,与上文“说蚕是一种昆虫”衔接最好,排除B项和D项。“却又是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2-02-359A·
    
            本文标签: